第四百七十章 再相逢(大结局・下)
延陵通往金陵的路上,有一个坐落在群青山脚下的村庄。
这村庄没有名字,也不起眼,却是远近皆知,通往村庄唯一的一条山路上,日日热闹非凡,牛车、驴车、各色ma车络绎不绝,来这里的人穿cu布麻衣的有,锦衣玉服的也有,不论贫富贵贱,全都挤破tou地赶到这一座小村落来,只因这村子里住着一位名医。
这位名医是个年纪轻轻的貌美女子,姓顾,最为拿手的一套楚家针法据说师承于从前gong里的一位楚姓太医,经她医治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赞其医术的,现在外tou的人都知dao一句话:顾郎中说能治就能治,顾郎中说不能治的,那也是真不能治了。
这位传闻中的顾郎中,是大约两年前来到此地的,当时这里还是一chu1破败无人的荒村,她落脚后,收留了许多孤儿寡母和一些在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孩童,人多了,逐渐也就有了生气。
只是这位顾郎中的规矩有些奇怪,都说医者父母心,她收取的诊金却是病人最为珍贵的物品,但若说她爱财,也绝对不是,因为那些衣衫褴褛的贫苦百姓捧着两枚烤番薯来,她也会认认真真地为人家看病拿药。
日tou已近西斜,医馆外tou依然有十来人在等着看病,江南的春末还是有些热的,住在村子里的人都自发地为前来求医的人们打水喝。
医馆内,青果和玉竹忙着拿药,两名八九岁的小童负责迎来送往,前一位病人刚出去,言清漓面前就又坐下一位年轻的妇人,端看她衣料上乘,外tou还有两名丫鬟在等候随侍,便知是哪位大hu人家的夫人,想来也不会是她想找的人。
玉竹询问那妇人有何不适,妇人有些难为情地低下了tou,说自己是从更远的淮阳来的,而她口中描述的一些妇人家的病症,也确实是疑难杂症,想来是当地的医者无法将她治好,这才大老远找到她这里。
妇人说完症状后,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个长匣,打开后,连同里面的银簪一起置于案上,目lou不舍地盯着。
“妾shen知dao顾姑娘的规矩,并非我吝啬,而是财帛于我来说,都远不如这支簪子珍贵,还望姑娘莫要嫌弃。”
一支普普通通的银簪是这位贵妇人最为珍贵的物品,虽不知其来历,但言清漓猜想,大抵与自己那一支蝴蝶簪背后的意义相差无几罢。
她也出神地看着那支银簪,心tou生出了几分落寞,半晌后,她抬tou对那妇人微微一笑:“簪子还是拿回去吧,就当我收过了,病会为你治的。”
那妇人惊讶过后喜出望外。
等她离开后,言清漓shen边那个眉眼弯弯的小女童才不解地发问:“清姨,你为什么不收呀?”
印象中,这还是清姨第一次没有收“诊金”。
“连翘,你的方子抄错了。”女童对面另外一个年岁稍长的男童抬tou觑了一眼她的方子,淡淡说dao。
这开口的男童叫良姜,他们兄妹二人是言清漓最早收留的一对孤儿,当时小小年纪的他们在死人堆里到chu1翻找吃的,被言清漓一行人碰上,她便将这两个孩子给带走了。
谁知后来越捡越多,三年过去,这村子里已经有十六个孩子了,大到如良姜这般八九岁的小孩儿,小到襁褓中的婴儿……
好在这村子住的都是一些曾经无家可归的百姓,得她给予栖shen之所,大家都感激不尽,不过是些孩子嘛,都照顾得过来,且这几年宁朝愈发安定了,已有半年多不曾有人再将婴孩弃在村口。
言清漓给人取名一向随意,所有捡来的孩子都以药材命名,但因为连翘和良姜是她收养的第一对孩子,也是她日日带在shen边的,更为特殊一些,所以言琛便为他们取了新的名字――顾念与顾惜,连翘与良姜就当zuo小名儿叫着了。
言清漓又接连诊过十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