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成自动巡航飞行模式,然后开始搜集资料。
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噪音是很难消除的,但电能推进引擎,却有可能降噪。
再辅助以其他降噪系统,那么很有可能就是瓦坎达那种飞机了。
从科幻到现实,其实很多时候,现实比科幻更玄妙一些。
不少顶尖物理学家,都认为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玄学,其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只不过这中间到底需要经历什么,无人可知。
除了噪音之外,老生常谈的环保问题,可持续发展等,并且电推进引擎不需要那么大的储油罐、管道、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相应冷却机构等。
“太难了,还是以后再慢慢搞吧。”
找了一些资料,越看越心惊肉跳,看似简单,实在涉及的领域太多了。
所以,即便他心里很想要,但也只能望梅止渴了。
现在是根本够不着啊。
电推进引擎,说得简单,可仅仅只是一个推力器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还有就是能源供应问题,也是很大的限制。
在太空中还可以伸展两翼,利用太阳能电板发电,为引擎提供电能。
可在地球上呢?
压根不可以这么做,到时候还得靠蓄电池。
欧洲这边提出的霍尔推进器,那都是千禧年之后才实现的目标。
现在可是六十年代,丑国那边搞出来的是电火箭引擎,但还在实验室里面,压根没有表现的机会。
把资料丢回空间之后,周济民这才把注意力放到之前在艾瑞斯实验室的那些收获。
那个实验室确实够大够全面,高端精密机床总共五台,这应该是丑国、日耳曼和卢鸡国三国最先进的技术结晶了。
从五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已经进入了自动化时期了。
自二战之后,数控和群控机床和自动线已经遍地开花,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机床也迎来了数控机床高速发展的春天。
虽说这些数控机床,周济民看不上,毕竟用的都是晶体管嘛,电板也是一言难尽。
但该说不说,这些玩意儿,对内地来说,帮助很大。
再有就是十分齐全的金属原材料了,这些玩意儿,极大补充了周济民的库存。
他已经连着造了两架飞机,加上期间实验用掉的金属,消耗不可谓不大呢。
特别是几种极为稀缺的稀有金属,不仅价格昂贵,关键是开采难度极大。
也不知道瑞虎公司收集这么多原材料,到底是想干嘛呢?
还有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里面的书本,全都是技术资料。
仅仅只是扫描完这些图书的书名,他就万分惊讶了。
可以说这个图书馆里面的藏书,比那五台高端精密机床还要宝贵。
因为这些藏书,不仅仅只是技术资料那么简单。
他看到的其中关于机床建造的技术,就形成了一系列从最开始的简易机床,再到液压和电气元件在机床和其他机械上得到应用的半自动化机床时代。
以及到目前最先进的高端数控机床,所有的技术,都有迹可循。
换句话说,内地只需要照着这些技术资料,抄作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