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诗!有气节!”
“好诗!好诗!”
就在一众秀才、举人,纷纷摇头晃脑,自鸣得意的朗诵着自己的大作时,吴用却在一旁静观其变。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所以,吴用可以非常放心的,在今日的诗词会上,做一回文抄公,让自己一鸣惊人。
惊讶中,不禁脱口念道: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宋江暗暗高兴,轻咳一声,克制住内心的激动,拿起元书纸,准备朗诵自己书写的诗词作品。
吴用此刻处于北宋宋微宗年间,距郑思肖出生,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而是暗暗观察着知府赵大人的表情,看他对那些秀才、举人朗诵的诗词,有何反应?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人,生于1241年,卒于1318年。
下窗外。
此刻,闻得赵大人的命题后,当然是一副处变不惊、淡定自若的表情。
si m i s h u wu. c o m
底下一干秀才、举人,闻言后,有暗自庆幸、自鸣得意者;有神情凝重、双眉紧锁者;更有愁容满面、一筹莫展者。
嘴上连喊两声“好诗!”
不但没有露出笑容,相反的,还眉头紧锁。
很快,记忆库便跳出,宋末诗人郑思肖的《寒菊》。
宋江也写好了一首,但为人老道的他,并没有急着朗诵。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等众人朗诵完后,赵大人的脸上,却始终没有露出一丝笑容。
一念至此,吴用抚平元书纸,挥豪书写:
正当他要开口朗诵时,突然看到边上吴用写的诗。
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
他集中精力,搜索着脑海记忆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赵大人一边说着,一边兴奋的走向宋江。
吴用今日作为文抄公,本来就胸有成竹,有备而来。
原本黑着脸,眉头紧皱,已经对众秀才、举人不抱希望的赵大人,闻声,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赵大人走到宋江面前,道:“是你写的好诗?”
随即,众秀才、举人便陆陆续续展开元书纸,提起笔墨,开始书写。
在座许多秀才、举人,脸上都流露出敬佩的表情。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平时只是闻听吴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没想到竟然厉害到这种程度。
便又继续道:“此刻正值秋季,菊花盛开,各位就以菊花为题,作诗词一首,一展平生所学。”
禁不住也跟着开口朗诵。
众人也纷纷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