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南乡子(H)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人(双方故人lun番登场)

第一百一十六章 故人(双方故人lun番登场)

        与陕西总兵黎大人结亲,一来黎大人是一路抗击胡虏升迁上来的,是实打实的军功,不怕人诟病。二来,黎大人是京中蒙大统领的亲信旧,前些年蒙大统领只要出兵,不在何作战,副将的位子都会留一个给黎大人。

        这不,收到京中蒙府回送的年节礼,她故意使人叫了高亦铱。

        公公知这件事后,自然一切都按她说的来了。只那高亦铱也是个聪明的,在她婆婆面前哭哭泣泣,说是只想到了清简朴素这面,却忘了顾及面子上的事儿。还说家中仆妇都是服侍年久的,怕分了彼此让她们之间产生罅隙......把自己的错圆了过去不说,还给她上了一回眼药。

到大少邓氏进门。

        待回了大少邓氏住的东厢,她故意照着话儿回:“高小姐说,她要换件衣裳再过来。”

        气得娘在屋里咬着牙骂人:“真没见过这样不要脸的人,眼看着二十多的姑娘了,赖在别人家里不走,还插手别家的中馈!她不是张口闭口她高家诗书礼仪传世吗,怎么,就传出个她这样的货色?!”

        屋内侍立的丫鬟一阵笑。

        “可亦铱是这样说的,这些规矩都是她照着书上定下来的,总不会有错吧!”

        她少不得要将这些事儿一一讲给婆婆听,比如“宴请时穿新衣裳出去见人也是礼仪的一分”,比如“同一套首饰最好三五年内都不要第二次”,再比如“给仆妇的衣裳成例应该依照等级高低分开来,而不是一概而论”等等,说得黎太太一时大如斗。

        父亲在陕西布政使的任上已经九年了,虽说主政一方,但若再不挪动,怕是要老死陕西。尤其是余琦余阁老先失势,后致仕,父亲在京中再无其他助力,也不大受如今首辅程凤书的待见。

        她婆婆和小姑在婚礼上是什么打扮,在她回门那日时便是什么打扮。起初她以为这是黎家给她们邓家的下威,心生不悦,觉得黎家连这般大面儿上的礼节都不顾,实在过分。

        邓氏出余杭大族,幼承庭训,自小学的便是如何宗妇,家理事。碰见高亦铱这种“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的水平,自然不怎么入眼。尤其这个“半瓶子”还对黎家大公子、自己的夫婿若有若无地撩拨着,这就更让人恶心了。

        “高小姐,再过几天就是小年了,我们大少请您过去说话儿。”

        这是她嫁进黎家后发现的第一个问题。

        邓氏:“好了,什么事儿值当你们这样笑!”说罢自己也撑不住笑了。

        大少邓氏想着心事,叹了口气,那边高亦铱已经打扮好过了来。邓氏看着她,虽心底压不住的厌烦,却也不得不承认这女子是个极聪明的人。

        各房若想额外添置,或使唤人出去采买,或拿银子去公中的账房支取。太太小姐们更是隔三差五便叫相熟的师傅进府,挑了时新的料子制裙裁衣,打了新首饰来

        想来父亲是文官这边走不通路子,想靠着和黎家的姻亲关系亲近蒙大人,好争取在皇上面前留下印象,博个出路。

        她简直哭笑不得。

        正因如此,崇嘉十年四邻平靖,皇上大封三军,黎大人才得升迁至陕西总兵,官居正二品。

        “夫人怎么就把小姐嫁了这样不着调的人家!谁家的婆婆会把客居在府的别家姑娘和自己儿子安排在一个院儿里住着!这是生怕瓜田李下出不了事吗?!”

        只见她穿了件粉色的素面杭绸比甲,白色挑线裙子,一青丝挽了个纂儿,不显老气也没有一味扮小,只在鬓角了几朵玉簪花,显出几分清雅的模样来。

        这般规矩是大家族里子弟众多,所以给各房的少爷公子和太太们定下成例,每年由公中负责多少份例的衣裳首饰、多少份例的笔墨纸砚、多少份例的月例银子......防止事不公罢了。

        她无可奈何。

        不过短短

        便是贴服侍的丫鬟儿偶尔也得主子赏几匹料子,闲时给自己个裙子袜子。

        就没见过哪家是这样定了八套衣裳的规矩,就真的一年只穿这八套衣裳出去见人的,更别提那好几年都不换的簪环首饰了。

        高亦铱一愣,邓氏怎么会突然请自己过去?忙示意苜芷将信件收了,有意拿乔:“知了,待我换件衣裳便过去。”

        还是后来又经了一回,这才发现她婆婆本不懂这些女子妆扮上的礼仪。还当众教训她说,家中规矩是主子一年八套衣裳、仆妇四套衣裳的定制,教她不要贪图享乐、衣饰上太过奢侈。

        这是她婆婆当时的回答。

        外传话儿的丫鬟答应一声,背过去翻了个白眼。

【1】【2】【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yin荡堕落官 细腰(1V1高辣) 嫁给楼下糙汉后(1v1) 大小姐沦为xing奴 难抵(1v1 妹夫 出轨) 贫穷女学生还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