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张宁没有发牢诉苦,他想起对张小妹
的保证,便点
:“我想试试。”
张宁亲笔书信,调任周梦雄出任武昌守备,掌新军大营,并直接叫大学士拟了张诏书,封周梦雄为镇国将军,拿到南
去给建文盖个玺就可以颁发了。醴州大营的兵权移交武略将军李闻达,这个李闻达是周梦雄的妻子李氏娘家的亲戚,排起来就是周梦雄的亲信,所以调周梦雄回武昌同时也相当于没夺他的醴州兵权。
姚姬问:“你能打赢么?”
姚姬不依不挠地又提:“你舅舅(姚和尚)和他的儿子二郎在岳州
两三万人,水军营不也是他们从新练起来的?让你舅舅回武昌不行?”
既然姚姬没有太激烈的反对,张宁已然出了决定。
姚姬轻咬着朱沉
一阵,幽幽说
:“那你看着办吧,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让你舅舅回来比周梦雄要好,我只能说到这里了。”
……此事办起来没费多少周折,张宁在内阁大堂上议了一下,然后直接下令了。当初组建内阁六时,周梦雄姚和尚两个武将
份的人就是兼领尚书阁臣的人,地位与在武昌的其他三个阁臣平起平坐;湘王对这种
份的人调令,其他人通常是不方便过多左右的,除非是有确实理由或公然与同僚对立。
第四百二十八章江边的沙
姚姬见他不答话,脸上便出一些忧色:“真的严重到只是召周梦雄了?”
装目,如今看来要掌
几万人的训练确实是太勉强他了。”
张宁继续说:“这次进犯江西的官军是宣府大同兵和京营一
,都是大明最
锐的人
,兵力甚众。目前江西只有永定营一万多人可以依仗,汉王降军不知其详,拒敌又没有山川险要为屏障,形势凶险。需要武昌新募的大量兵员尽快成军,作为东线后续战争潜力……为了避免灭
之灾,咱们必须要作出一些妥协考量和抉择。”
别说姚姬信她们姚家的人,就是张宁也觉得姚和尚回来要更值得信任。虽说周梦雄是他的岳父,但周梦雄从靖难之役时就是建文帝的武将,后来又跟了建文帝二十几年,诸多旧事考虑起来着实还是有点挂心。
张宁皱眉:“案牍决策、理政和直接在营中治军是两码事,我可能也干不好这种事。有些事想起来简单、实办起来难,怎么治军,纸上谈兵很多人都会,但是实际大营中大小诸事很多,影响成效的因素也不少,没经验的人极难让军队训练达到预期的目标。此事紧迫,要想办成目前还真的需要一个军营经验丰富的大将。”
“我翻过吏的卷宗,目前有资格
份能出任武昌新军统率的人,就只有那几个人,周梦雄是不二人选。”张宁垂下目光,“周梦雄出
武将世家受军事教育良好,在靖难之役时带兵打过仗;他现在醴州带的‘武昌营’一年多以前也是新军,但效果看得到了,长沙等重镇是他去年就轻而易举拿下的,前不久调兵入苗疆,两千人弹指而定。虽说这些仗都有别的有利因素,但若武昌营自
不堪使用,决不能那么容易的。”
张宁默然不语。他当然明白姚姬的担心,要找一个人回来掌武昌的兵,在这里有兵权的人直接影响她和所有人的安危。相比周梦雄,她当然更信得过自己的哥哥姚和尚。
周梦雄这回是实实在在的升迁,没什么异议。
天气晴朗,八月的长江看起来似乎十分安静
姚姬:“你成天不是都在顾着公事?此事重要,你何不亲力亲为?”
现在寻思起来,张宁也觉得皇后其实不足为患,那个妇人或许工于心计但缺少长远眼光,她要报仇最好的目标应该是选周梦雄,长远经营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