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平安传(校对全本+隐藏) > 分卷阅读375

分卷阅读375

        除了太子,第二大难题是“父子”,建文君和三皇子本就存在不信任的现状。姚姬本来只是个小女,最初就和建文没多少家庭感情;后来张宁是在民间长大的,父子从来没见过,其关系亲疏是和太子朱文奎完全没法比的。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建文听说自己失散的儿子回来了,想去辟邪教相认,结果太子在

        郑洽缓缓爬了起来,不动声色拜:“不知贵妃有何主意?”

        姚姬点,渐渐压制住了自己情绪,好言:“那便有劳郑先生奔走了,若是将来建文君的人们能合为一心,郑先生大功不可没。”

”姚姬,“郑先生等追随皇上的大臣其忠心可鉴,至少我是很相信的。不过你们是忠于皇上,不是忠于一些明争暗斗的势力,郑先生要明大义,要为皇上作想。”

        唐代玄宗因为对恢复自家权力有功,太子便主动让步,“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一句话就让给了“有功”的弟弟,化解了争斗。但唐代的礼法和明朝大为不同,明朝的礼法规矩趋于完善、长幼之别更重要,而且玄宗和他的哥哥本来关系就很好。现在张宁和朱文奎的矛盾与前事比不得,极难调和。

        郑洽一时不答。

        郑洽:“请贵妃恕罪,臣今日不能答复。给臣一些时日,此事必要与大伙儿商议。”

        姚姬听到这里眉微微一皱,幸好郑洽不能看着她的脸说话,所以无法察觉她的表情变化。毫无疑问她私自是非常厌恶痛恨那母子俩的,但多年的生存经验告诉她,小不忍则乱大谋。相比之下,在小受一点闲气其实无碍大雅;但若总上无权无势那便连生气的资格也没有,只能逆来顺受本没有选择,当别人是主人拥有一切置权、权力全在别人手里时,你只能仰仗别人的鼻息和施舍过活,有什么资格去争?

        她完全理解郑洽的难,此事确是关系复杂。

        过了许久,郑洽才沉声进言:“此事若能得到皇后和太子的赞成,诸臣便不会有太大的反对。”

        该说的理她都说完了,便不多言。

        姚姬又:“三皇子出生于南京皇大内,就算起居注已丢失了,宦官旧臣可以作证,你们这些皇上边的大臣也清楚;何况三皇子的湘王封号也是皇上金口玉言亲封的。湘王是皇上的皇子,又是读书明礼的人,岂能无父无君?让建文君出山,不仅全忠孝之义,对于那些追随皇上边多年的旧臣,也终有一个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盼不是?”

        姚姬压下心中一带着反胃的怒气,告诉自己:该妥协的时候就妥协,因为妥协也要有资格。她冷冷问:“那皇后和太子要如何才能赞成?凡事总有个条件,若是什么条件也不能让他们赞成,那郑先生说出此关节又有何用?”

        而眼下这件事,是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势。

        “不久前三皇子的军队攻占了武昌,想必郑先生等已经知晓了。武昌乃湖广治所,不久以后湖广十六府不过湘王中之物;咱们据中游,堵上游,与南京的汉王成呼应之势,划江而治割据半将成;大事已有可为之势。机会就在眼前,郑先生等忠臣为何不进言皇上、让皇上出山主持大局号令天下,以匡扶正统?”

        其中郑洽出的太子一系是最大的障碍,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好形势都是三皇子靠武力争得的,如果建文党组成了联盟,那将太子置于何地,建文之后的大宝谁来继承?按礼法必是太子,他不仅已经有太子的份、又是长子,毫无争议;但这样一来湘王这边的人能同意么,这边的人手握重兵,打天下谁不想有“从龙之功”封王封侯萌及子孙,干嘛同意一个与自家势力干系不大的太子手握大权?

【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绝代仙子的沦丧 少妇夏禾 娇妻沉沦日记 掌中的美母 我的黑人舍友兄弟帮我教训婊子前女友 仙魔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