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踱步过去,忍不住推门走进那书房。其实他在某种角度反倒有些欣赏张宁,当年他们合作从南京去北京的谋划,张宁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若是拿王俭的资质与张宁相比,当时于谦就看出来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那胖子武将满脸尴尬,脖子都泛红了,垂首:“惭愧之至,末将惭愧之至。”
于谦压没有什么客气话,起
便拂袖离座,说
:“诸位要是想再议一议,便坐一会,不想便散了罢。”
第二百八十九章如芒在背(2)
于谦冷冷地看着他:“若是将军能想到国家动乱之下会有多少人
离失所,多少人忍饥挨饿,冻毙路边;若是将军了解各朝分裂混战时发生过的残暴之事。那便懂得于某人毒不毒了!”
于谦的手从书架上的书上拂过,瞧着张宁平时喜欢读的书籍。书架旁边还放了几张纸,于谦拿起来一看顿时有些惊喜,竟是张宁亲笔的几篇文章草稿。
只可惜……要是能同朝为官、志同合,平时里默契
合办正事,闲时赏花饮酒兴手词句,倒也不失为士林一段佳话。
于谦心:张宁要是真那样走下去就好了,此人起兵谋反,多半还是建文一系出
的原因……当他知
世后,这中间是迫于无奈多一点,还是被激起的野心多一点?
论海略利弊疏?疏是上奏皇帝的意思,这篇文章恐怕是有些时日了。于谦细读一遍,只觉得颇有远见理。措辞既能叫皇帝欣然,又不乏实质见解。
他说罢拿起了一份卷宗,离开大厅,走到了里面的破旧小院里。走廊尽上房一侧有间书房,据降官交代,那里是张宁日常
理公文的地方,几乎每天都要在那里坐很久。
再读一遍,于谦从中又参破了张宁当时的很多思路。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应该还在官:他以举人功名入仕,既对位极人臣不报希望,又不想碌碌无为,所以刚入仕不长就开始为自己的仕途勾勒蓝图;而力图在远洋海略贸易方面作出功绩,既是一件有益的事业,又能为自己得到升迁重用创造机会。
此间的主人活不过今年,于谦自信地想。可是为何对一个将死之人,他却很想了解?
一个已经嫁到于家的妇人能有什么问题,于抚台年纪轻轻就有所作为
于抚台不是完全没有弱点的人,他的弱点除了自己清楚,也许还有他的夫人董氏:他对女子是不得其法,正应了那句圣人的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很想和夫人搞好关系最好情投意合,却不知为何总有貌合神离之感;而且他也清楚这多半是自己的问题。
si m i s h u wu. c o m
也许最理解张宁的,反而也是他的对手和敌人。
如此一来,我们不攻;他们也别想进攻击败我们,却要时刻于我大军威胁之下。又有饥荒穷困,便是进退维谷。我军却能以常德为
基,自沅水或陆路源源不断得到军械粮草补给,有恃无恐;常德出去就是
庭湖,
庭湖连通大江,整个湖广的战备军需都可以运调而来。
小小的书房很简陋,可以看出张宁本不就是个穷奢极的庸俗之人,“静以修
、俭以养德”于谦看着墙
上的一幅字念了出来。不过这里倒是收拾得很干净,几乎一尘不染,官军破城之前定然是有人收拾的。
一个胖子听罢抚掌乐:“真是无毒不丈夫。”片刻后就意识到说错了话,用的词儿不太好,忙用手拍自己的嘴,“一时失言,一时失言。”
我军大营还能灵活作战,适时轮换,五万大军轮番上阵,骑兵灵活机动,寻其弱点打击。这般张宁连辰州本地都控制不住,只需数月,叛军必死无疑,一点机会都没有。”